时间:2022-09-08 09:47:41 | 浏览:3600
扬州瘦西湖地区的地理变化和历史变迁
作者:朱有伟
瘦西湖景区航拍
“瘦西湖”地处明清扬州古城的西北郊,是由蜀冈岗坡径流天然冲刷结合人工开挖形成的河道。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方志)记载:“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两湖本名保障湖。”“城西保障一河即旧所称炮山河者。襟带蜀冈。”
明末清初顾祖禹撰写的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成书)中,卷二十三江都县官河条目载:“保扬河在府西四里,城北三里。旧有柴河,东达官河,西接市河入城……时又于近河东岸缘为城,上设敌台,以备敌寇侵逼,因名曰保扬。”
据雍正年间扬州知府尹会一的《重浚扬州保障河记》载,保障河北端应在现今蜀冈之下的平山堂和观音山之间,旧时应与蜀冈上的隋朝宫城城濠相通。河道从观音山向南至莲花埂(乾隆二十二年开挖土埂建造莲花桥)处直转向正东(河道转角处沿河曾有曲尺形土岗,现已不存)。河道东折至小金山(乾隆二十二年堆建)以东便分为两支,一支转向正南再经大虹桥、牛大汪、二道河入荷花池后通城南古运河;另一支转向东北流经长春桥、凤凰桥向东通漕河。清雍正、乾隆、嘉庆各朝的《扬州府志》也记载了“保障河”、“炮山河”等名称。
“瘦西湖”之名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广为流传。当时扬州盐商大兴园林,扬州园林艺术也是在此时达到巅峰。园林无水不活,作为和运河、护城河水系相通的“瘦西湖”进入了官员和盐商的视野,他们开始对河道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开挖,打造出颇具规模,景观精致的水上园林群。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其“乾隆二十二年……两岸皆建名园”,此时的“瘦西湖”便从一条河道成为了串联各园景观的名湖。再加上乾隆年间钱塘(今杭州)诗人汪沆赋诗《咏保障河》:“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而使得“瘦西湖”名扬天下。
清朝乾隆年间,“瘦西湖”一带以北郊二十四景著称于世。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从1751年至1765年十几年间,瘦西湖上已经形成二十景:
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岗艳雪。
1765年后,复增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四景,合称二十四景。
1957年7月1日,扬州市人民政府以“长堤春柳”、“劳动公园”(叶园)、“徐园”、“小金山”(长春岭)建立“瘦西湖公园”。并在大虹桥西岸新建竹木结构公园门厅和花廊,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瘦西湖总长约4.5公里,水宽为13至118米,以大虹桥为界,分为前湖和后湖。前湖有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三景;后湖即今日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倚虹园(大虹桥东侧)
◎《读史方舆纪要》
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简称《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独自撰写的一部巨型历史地理著作。该书具有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书中有关历代州域形势部分,综述明以前各代州郡位置、形势,及其与用兵进退之策和成败的关系。各省方舆部分,按明末清初的政区分述十五省的府、州、县形势与沿革、区划,以及各处历代所发生的重要战争。这两部分形成历代地理形势、沿革、区划与战史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格,构成全书的主体。
舆图要览部分,实为明代最完备的兵要图籍,由概况说明、图、表组成。概况说明,总论天下大势,分论各省形势、山川险易、物产户口、边腹要地设防、兵员粮饷等情况;地图,除一省一图外,另有总图、京师图、九边图说、河海漕运图等;表,列有府州县、山川险要,卫、所、关城的沿革、方位、区划、财赋、丁差、民情。该书为兵家所重,被誉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是中国军事史、历史地理方面的重要文献。
◆吴绮(1619~1694),清朝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康熙八年(1669)罢官,再未出仕。吴绮擅词,亦能诗善文,其小令多描写风月艳情,笔调秀媚。如〔醉花间〕《春闺》上阕:"思时候,忆时候,时与春相凑。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颇传诵,因而有"红豆词人"之称。著有《林蕙堂集》二十六卷。
◆顾祖禹(1631~1692),字复初,一字景范,(一作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顾柔谦之子。清初沿革地理学家、学者。生于常熟,卒于徙居无锡宛溪,故称宛溪先生。其高祖顾大栋撰有《九边图说》,曾祖顾文耀、父亲顾柔谦都通晓舆地之学。他毕生专攻史地,以沿革地理和军事地理的研究为精深。虽曾应徐乾学之聘,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修,但不受清廷官职,书成后拒绝署名。笔耕三十余年,著成《读史方舆纪要》。
◆汪沆(生卒不详,约1736年前后在世),清朝学者、藏书家。字西颢(hào)(一作西灏hào),一字师李,号槐堂(一作槐塘),浙江钱塘人。早年受学于厉鹗,工诗文,与杭世骏齐名。博览群书,好为实用之学。乾隆十二年(1747),举“博学鸿词”。曾纂修《浙江通志》、《西湖志》等书。著有《湛华轩杂录》、《读书日札》、《新安纪程》、《全闽采风录》、《蒙古氏族略》、《识小录》、《泉亭琐事》、《汪氏文献录》及《槐堂诗文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清代著名诗人汪沆往返于天津、杭州、扬州之间,对杭州西湖与瘦西湖比较熟悉,深感这两座湖有异曲同工之妙,且瘦西湖还有一种娇妍秀丽之风韵,由此而感写下了这受诗篇。
主题征稿活动由扬州市诗词协会和杭州市诗联协会首次跨省合作举办,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倡导支持。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扬州市诗词协会获悉,“西湖和瘦西湖”主题征集诗词活动4月1日起开始,30日截稿,为期一个月。
天下西湖三十六,却以杭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最为有名。西湖的湖面积六七平方公里,而瘦西湖只不过七八百亩而已,扬州的西湖较之杭州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烟花三月下扬州”,历来文人墨客都对扬州情有独钟。
今天的主角就是扬州的瘦西湖,相信所有朋友都听说过杭州西湖,但不是所有朋友都听说过瘦西湖,今天牛哥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扬。江苏的旅游业很发达,像苏州,南京等城市都是我们熟知的,今天牛哥不介绍江苏,不介绍南京,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苏的另一个城市的风景。
逛扬州园林,瘦西湖总是排在首位。过去扬州盐商们的各种“斗富”于今天的瘦西湖两岸可见一斑。逛瘦西湖等同于翻开了扬州历史,繁荣的气息扑面而来。富甲一方的扬州不仅物质超前,精神文化也十分丰富。当然,大多得益于盐商们之间的“斗富”,以修筑园林的方式
扬州瘦西湖首先,我们先要知道扬州瘦西湖在哪里,又有哪些景点,瘦西湖景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是扬州市最为著名的景点,也是初到扬州必打卡的景区,有景点小金山-徐园-五
这位致使瘦西湖改名的诗人汪沆生活于清朝时期,是浙江钱塘人。瘦西湖之所以会得此名字是因为一位名叫汪沆的诗人,认为此湖与西湖一样都属于“削金锅子”,但是该湖的面积又要比西湖小,故而就将它唤作“瘦西湖”。汪沆十分聪慧,非常年幼时便能够吟诗作。
来源:视觉中国2022年6月24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和“运河嘉年华”夜市同步正式启幕,现场通过景观、演艺、美食、非遗、互动等不同形式,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感受‘夜’的魅力,体验‘夜’的精彩,点亮城市“夜经济”。
外地游客初到瘦西湖,都会从大虹桥路上的南大门进去,途中经过数十个景点,有长堤、小金山、钓鱼台、五亭桥、二十四桥、春熙台等。走过大虹桥便到南门,而虹桥揽胜则是入园前的。瘦西湖名扬天下,扬州著名景点,人人皆知,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万花园十景分别为:湖上梅林、桃源花溪、无双胜境、四相簪花、方寸蓬莱、荷风塔影、疏林观风、夜市千灯、石壁流淙、锦泉花屿。扬子晚报网4月11日讯(通讯员 邵帅 记者 陈咏)11日,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正式公布“我心目中的万花园十景”评选结果。
说起对扬州的印象,相信大多数人的记忆里都少不了瘦西湖的身影,扬州作为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江南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慕名而来,即便不是第一次来扬州,瘦西湖也是必打卡的,这也是我四年后再次走进瘦西
泱波 摄航拍扬州瘦西湖秋日景致。泱波 摄扬州瘦西湖最著名的五亭桥。泱波 摄俯瞰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泱波 摄秋日的瘦西湖越发迷人。航拍扬州瘦西湖秋日景致。泱波 摄游览瘦西湖,仿佛人在画中游。泱波 摄航拍。
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9月2日,江苏扬州,航拍瘦西湖风景区景色。2022年9月2日,江苏扬州,航拍瘦西湖风景区景色。2022年9月2日,江苏扬州,航拍瘦西湖风景区景色。2022年9月2日,江苏扬州,航拍瘦西湖风景区景色。
崔佳明 摄中新网扬州2月3日电 (记者 崔佳明)2月2日正月初二晚,扬州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新春贺岁版夜游正式开启,富有人文气息的唐诗之旅,让游客醉心不已。张若虚穿越时空,泛舟瘦西湖吟诵千古绝唱《香江花月夜》。
近日,扬州“运河十二景”评选结果揭晓,它们分别是:瘦西湖、运河三湾、七河八岛、明清古城、茱萸湾、双宁古韵、盂城驿、北湖湿地、平山堂、邵伯古镇、瓜洲古渡和高旻禅寺。看不完的风景,道不完的历史故事、人文风情,跟着新闻女生雨薇一起去看扬州“运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