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17:34:54 | 浏览:4436
▲ 雪中的杭州浴鹄湾。 摄影/韩阳
西湖很土,最初为解决淤塞而逐渐形成;西湖很美,下场雪就能上热搜被全国人热议。
▲ 雪中的苏堤。 摄影/周勇
西湖面积很小,只有6.5平方公里;西湖名声很大,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她。
西湖也很好吃,鲤鱼、藕粉、莼菜、味精都有她的身影;西湖还很好听,它是痛仰乐队的一首代表作……
▲ 西湖文化景观核心区示意图,西湖十景和西湖文化遗迹密集分布在此。 制图/伍攀
苏轼说,“天下西湖三十六”,但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提到“西湖”的时候,却还会默认是杭州的西湖。在许多湖泊的简介中,我们总能看到“有N个西湖大”之类的介绍——三面环山的西湖成了一种符号,是中国湖泊的计量单位,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
在如今的西湖岸边,我们几乎已经很难找到一块“原始”的湖岸,这个湖泊已经被改建为一个巨大的园林,“人工湖”的标签的确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但西湖原本是一个天然湖泊。
▲ 西湖全景,近处是雷锋台,远处是杭州市区。 摄影/卢文
曾经西湖是咸水湖?
在远古时期,杭州湾地区有一块深入陆地的海湾,这个海湾就是西湖的前身。随着河口泥沙的淤积,在宝石山和吴山的山麓逐渐形成了沙嘴,南北沙嘴逐渐成长,最终“合拢”,使这个海湾与钱塘江分离开来,成为一个封闭的湖泊。这种因海湾被沙洲封闭而形成的湖泊,被称为“潟湖”。
“潟”(xì)在汉字中的意思,就是卤咸地。从海湾发育而来的潟湖,起初无疑就是咸水湖。但如果你今天有兴趣去尝一尝西湖的湖水,会发现并不咸,西湖早已成为一个淡水湖。
▲ 苏堤。 摄影/JasonVon
西湖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进入沼泽化的过程。对于许多潟湖来说,从湖泊变成一片沼泽,进而完全从世界上消失,才是发展演变的正常规律,但西湖却违背了这样的自然规律,这与杭州城的另一项大工程有关。
大运河救了西湖
隋炀帝在任上开辟了几项大工程,大运河就是其中之一。在隋代以前,杭州还只是江南地区的一座小县城,“水泉咸苦,居民稀少”,远远没有几个明星邻居那么光彩夺目。公元610年的冬天,隋炀帝下令疏浚拓宽长江以南的运河古道。
▲ 京杭大运河穿杭州城而过。 图/视觉中国
大运河的开通使杭州加入了这个庞大帝国的“高速路网”,杭州的人流物流可以沿着水路直达中原地区的洛阳和长安,这座东南小城一下子就进入了发展时期。到了北宋年间,就连皇帝也忍不住赞美杭州“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了。
▲ 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最美的一处。 摄影/墨枫MF,图/图虫·创意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城到东南第一州,大运河无心插柳,意外地成为了西湖的“救星”。而就在杭州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填湖还是浚湖的犹豫中,两位空降而来的明星市长,最终都选择了保全西湖!
两位明星市长为西湖“梳妆”
公元822年,白居易主动请求外调,到杭州做一名了刺史。当时的西湖已经淤塞,这位新任市长来到杭州后修筑堤坝、蓄积湖水,以便农业灌溉。不仅如此,他还在西湖边刻下了《钱塘湖石记》,详细地记录了治湖的理念和政策——白居易的改建主要是一项民生工程。从白居易之后,对西湖的改造也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西湖逐渐收获了知名度。
▲ 西湖苏堤绚烂的秋色。 摄影/张乔
北宋年间,苏轼两次为官杭州,继承了白居易的治湖思路,并终于奠立了西湖作为人文景观湖泊的重要地位。苏轼开凿了从西湖通往钱塘江与运河的河道,修建河闸,让海潮带来的泥沙不至于淤塞。
从西湖中挖出来的淤泥,用来修筑湖中的长堤。他还把湖岸出租给周围的农民种植菱角,为了更好的收成,农民们会主动清除湖中的水草,沼泽化的威胁大大降低。苏轼将疏浚和营建合二为一的天才想法也成为了后世治理的典范。
▲ 西湖的美也在于一步一景。 摄影/青简
经过了白居易和苏轼两任杭州市长,诗词歌赋和景观营建的联动,西湖的文化地位也终于确立了。从此以后,中国乃至东亚再没有一个湖的知名度可以超越西湖!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荷花季,来欣赏柳永笔下西湖“十里荷花”的美。 摄影/青简
白居易说自己“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说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柳永赞美西湖“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大文豪们的不断加持,文人墨客的赞誉吟诵历代不绝,不断塑造着西湖的内涵,让西湖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符号。
▲ 小桥流水是西湖最“寻常”的景致。 图/视觉中国
西湖历来人文荟萃,但也不是没有经受过批评。西湖的名声太大,因此,针对西湖的“批评”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而在diss西湖的历史上,最尖锐、最有名的两位偏偏都是浙江人。
南宋诗人林升(浙江温州人)就看不惯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沉迷山水,写下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来表达对贪恋美景、沉迷享受的讽刺和不满。
▲ 夕阳西下,西湖进入了夜景模式。 摄影/JasonVon
鲁迅(浙江绍兴人)对这座省城也是一直没有太多好印象,在挚友许寿堂的记忆里,鲁迅只游过一次西湖,兴致也不高,“虽为人们艳称,他却只说平平而已”。后来雷峰塔倒掉,鲁迅更是连发两篇文章,来借题批判专制压人和欠缺革新精神的“瓦砾场”。
无论林升还是鲁迅,都是在特殊的时代中看见了西湖所代言的享乐浮华或业已腐朽的旧制度。但从更长的中国历史维度来看,西湖更代表了一种不屈不挠、革新向上的精神。
在今天的西湖周边,我们还能找到许许多多的名人墓葬或纪念地。历史上西湖不仅仅是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也可能是最受青睐的名人陵园——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有“也留正气在乾坤”的张苍水。就在这日日莺歌燕舞的西湖边,却始终有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代言。
▲ 灵隐寺。 摄影/青简
近代以来,这里也是湖畔诗社、西泠印社、国立艺专等传播新思想、新艺术的阵地。甚至就连后来的共和国宪法,也是在西湖北山街84号的院子内完成了初稿,因此,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初稿还有一个名字,叫作“西湖稿”。
▲ 西冷印社。 摄影/卢文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也到了杭州,周恩来曾陪他一起泛舟西湖,也正是在西湖刘庄的八角亭中草签了《中美联合公报》。西湖边的这座小亭子,成为此后数十年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锚点。
在杭州人的记忆中,西湖不仅仅是一个湖,同样也是生活里的日常。
▲ 夕阳下的西湖,船夫放船归家。 摄影/李文博
是爸爸指间的西湖牌香烟,
是妈妈踩的西湖牌缝纫机,
是朋友们一起畅饮的西湖牌啤酒,
是年轻人渴望的西湖牌手表,
是人们请客吃饭必点的西湖醋鱼,
是全家人围坐的西湖牌电视……
至于灯泡、藕粉、茶叶、味精,生活中的许多必需品都有西湖牌,在杭州人的生活中,“西湖”的名字无处不在。西湖的名字和模样还出现在一些更具影响力的地方。
“一湖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和“西湖十景”的景观题名传统,都成为许多园林效仿临摹的蓝本,为园林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康熙、乾隆迷恋下江南,杭州更几乎是每次必到之处,清朝皇帝们不仅仅满足于只在杭州看到美景,也把西湖的格局带回了北方。在许多的皇家园林中,我们都能看到西湖的身影。
▲ 曲院风荷和平湖秋色都是著名的西湖十景。 摄影/JasonVon
在圆明园的四十景中,“方壶胜境”就是致敬西湖的三潭映月,而“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更是直接照搬了西湖十景。承德避暑山庄中的永佑寺舍利塔是仿照六和塔而建,“芝径云堤”无疑在白堤、苏堤中获得灵感,而“锤峰落照”则受到了西湖“双峰插云”的启迪。
当然,在学习西湖这件事上,最出类拔萃的还是颐和园。这里的山、湖、堤、岛格局几乎与西湖同出一源,就连苏堤上的六座桥也被复制粘贴成了西堤六桥。
▲ 仿照西湖而建的承德避暑山庄。 摄影/视觉中国
不只是中国的皇家园林,东亚的许多园林也受到西湖的深远影响。日本东京的后乐园、旧浜离宫恩赐庭园、广岛的缩景园、和歌山的养翠园都有模仿西湖的痕迹。江户时期的许多园林甚至会直接照搬西湖的桥名、景名。在日本三大名园之一的偕乐园中,也在千波湖上横亘了一条来自西湖的苏堤。
为什么如此多的东亚园林都在模仿西湖?也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西湖为世界遗产时,给出的评价恰如其分: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 天人合一。 摄影/青简
2002年开始,杭州市政府拆除了环湖景区的围墙,各大公园都免费对外开放。当各大知名景区通过上调门票增加收入的时候,西湖却一反常态,曾经每年200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打了水漂,但从那以后,杭州的旅游收入却年年上涨。
▲ 西湖的每一帧都像一副浑然天成的画。 摄影/青简
通过免票使游客增加了停留时间,只要每个游客在杭州多留24小时,杭州每年的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亏了几千万门票,却赚了上百亿——这是旅游行业的“西湖模式”。
2015年,施一公、潘建伟等知名学者倡议,以社会力量来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大学。短短几个月后,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西湖区成立。2018年,一所全新的以理学、医学、工学为主要门类的研究型大学成立——这是科教领域的“西湖大学”。
▲ 西湖是杭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摄影/李文博
从钱塘江边的潟湖到世界遗产,从“西湖模式”到“西湖大学”,西湖的内涵在不断地被丰富。西湖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模型,是东亚园林艺术的源泉,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文学、审美与政治理想,也是不断革新、不断进取、不断流动的时代精神!
▲ 杨公堤。 摄影/吴胜波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边程壹 周琪 章然今天(1月8日),全省各地的最低气温齐刷刷都在冰点以下。寒风中带上点点阳光的西湖有多美。也许只有穿上棉裤戴上棉帽早早起来的。其中浙北大部-6℃~-7℃,杭州最低气温-6.4℃,再次刷新入冬以来的新低。
4月杨柳垂岸,正式进入杭州西湖最美的季节,而在福建省的泉州市也有一座西湖公园。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贸易中转地。如今更是整座城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其城市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清代著名诗人汪沆往返于天津、杭州、扬州之间,对杭州西湖与瘦西湖比较熟悉,深感这两座湖有异曲同工之妙,且瘦西湖还有一种娇妍秀丽之风韵,由此而感写下了这受诗篇。
主题征稿活动由扬州市诗词协会和杭州市诗联协会首次跨省合作举办,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倡导支持。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扬州市诗词协会获悉,“西湖和瘦西湖”主题征集诗词活动4月1日起开始,30日截稿,为期一个月。
天下西湖三十六,却以杭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最为有名。西湖的湖面积六七平方公里,而瘦西湖只不过七八百亩而已,扬州的西湖较之杭州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烟花三月下扬州”,历来文人墨客都对扬州情有独钟。
今天的主角就是扬州的瘦西湖,相信所有朋友都听说过杭州西湖,但不是所有朋友都听说过瘦西湖,今天牛哥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扬。江苏的旅游业很发达,像苏州,南京等城市都是我们熟知的,今天牛哥不介绍江苏,不介绍南京,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苏的另一个城市的风景。
这两年的疫情对于旅游业来说冲击相当的大,出游的游客数量锐减,就比如杭州西湖,往年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基本已是人山人海的景象。不过没有过多的游客量,这游玩起来确实变得更加的悠闲自在了。这不,趁着好天气周末去西湖边逛逛。作为杭州人,西湖没少来,
越是发达的城市,房价越高,这或许已经成为了更多年轻人不可否认的事实。杭州西湖美如画随着城市化发展,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全国城市房价最高的区域,而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的房价紧跟其后。对于现在的杭州市来说,供包括有10个城区,三个县级城市,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自古以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她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约6.4平方公里。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比较罕见的现象,都会被人认为与“平行宇宙”有关,比方说“海市蜃楼”,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但是,因为一些“海市蜃楼”出现的时候,是在现实中找不到原型的,这也让很多人相信,答案没有那么简单。在7月
11月15日杭州西湖边,女子竟叼鞋围着树爬,还举着牌子“征婚”↓↓在公共场合这番举动让人非常不适原来该女子是位女主播她在直播账号里说自己直播只是为了节目效果请观众切勿当真自称台上作戏,台下做人开播时就把自己当成小丑直播只是为了节目效果随后景
来源:齐鲁晚报11月15日 杭州西湖边, 女子竟叼鞋围着树爬, 还举着牌子“征婚” ↓↓ 在公共场合这番举动 让人非常不适 原来该女子是位女主播 她在直播账号里 说自己直播只是为了节目效果 请观众切勿当真 自称台上作戏,台下做人 开播时就把
来源:钱江晚报 “茶叶都旱焦了,很厉害,今年这个夏天太阳太大了。”沈生荣怪心疼的。 8月8日晚上快9点,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还在茶地里的老沈,他已经奋战了四五个小时,刚刚结束浇水,又开始翻地。 沈生荣是西湖区上城埭村的茶农。今年夏天,高温酷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据新华社杭州电 (记者段菁菁)以“激发两湖活力、共筑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第14届“西湖·日月潭”两湖论坛(以下简称“两湖论坛”),日前以线上联动方式在浙江省杭州市和台湾省南投县同时举行。论坛围绕全民健身、社区产业发
喜欢旅游的朋友都知道,在我们国家,旅游景区是级别的,分别从A到5A,其中5A是最高级别,一旦一个景区被评为5A级景区,那么就意味着这个景区有可能变得极为火热,游客也逐渐会蜂拥而至,从而带来名气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毕竟5A景区相当于是官方认证的